最近餐飲資本市場的大新聞,無疑是海底撈旗下的特海國際登陸納斯達克,成功在美上市。這也標志著海底撈的火鍋版圖再次擴大,延伸至海外市場,成為國內火鍋賽道當之無愧的第一名。
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曾經的“火鍋雙雄”呷哺呷哺,近些年在消費市場卻變得越發(fā)沒有熱度,其業(yè)績更是喜憂參半。2023年呷哺呷哺營收59.18億元,同比增長25.25%;歸母凈利潤虧損1.99億元,同比收窄43.5%。
表面上看,2023年呷哺呷哺增收又減虧,但實際上其營收尚未恢復至疫情前水準,歸母凈利潤更是連續(xù)三年處于虧損之中。值得注意的是,近期呷哺呷哺在上市十周年之際,上線全新菜單,套餐價格下調超10%。
此次降價也引起了消費市場的極大關注。很顯然呷哺呷哺此舉意在討好大眾,拯救業(yè)績。只不過重回性價比的呷哺呷哺,會令消費者回心轉意嗎?會讓其脫離虧損深淵嗎?
1
業(yè)績衰退之因:疫情還是價格?
眾所周知,三年疫情對線下餐飲行業(yè)造成的影響可謂深遠巨大。走連鎖直營模式的呷哺呷哺更是遭遇了致命打擊。2021年其歸母凈利潤-2.93億元,迎來上市首虧;2022年營收47.24億元,同比下滑23.14%,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減少了13.06億元。
為了降低疫情帶來的影響,呷哺呷哺不得不閉店進行自救。2021年關閉了229家虧損餐廳,門店數量下降至1024家。誠然疫情讓一眾餐飲企業(yè)陷入了虧損泥潭,不過在2023年餐飲行業(yè)復蘇之際,呷哺呷哺的恢復速度卻太過緩慢。
據國家統(tǒng)計局發(fā)布的數據,2023年全國餐飲收入5.4萬億元,同比增長30%,創(chuàng)下歷史新高。最直接的表現(xiàn)就是各大上市餐飲企業(yè)的業(yè)績都實現(xiàn)了正向增長。
例如海底撈、九毛九在2021—2022年期間,營收都不見起色,海底撈甚至出現(xiàn)了41.63億元的巨額虧損。不過在2023年,海底撈扭虧轉盈,九毛九業(yè)績大幅增長。就連老娘舅、小龍坎等未上市餐飲企業(yè)的業(yè)績也十分喜人。
那么為什么呷哺呷哺在行業(yè)大環(huán)境利好之下,還處在疫情的陰影之中呢?從表面上看,原因在于其門店數量增長緩慢。截至2023年,其門店數量為1098家,相比2022年只增加了73家。
線下門店數量對于連鎖餐飲企業(yè)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不過門店數量或許只是表象,越來越貴的價格讓消費者避而遠之或許才是呷哺呷哺業(yè)績恢復緩慢的主要原因。
1999年呷哺呷哺在北京開出第一家店,十年后的2009年成功打開北京市場,隨后火遍全國。其成功的秘訣在于精準地定位:平價小火鍋。
十幾年前,一個人不到20塊錢的套餐就可以大飽口?!,F(xiàn)在想要吃飽喝足,恐怕至少60元起步。當然考慮到通貨膨脹,呷哺呷哺定價提升理所當然,但是其價格上漲幅度是要遠高于其他餐飲品牌。
例如曾經2元的麻將蘸料變成了如今7元的自助調料。在今年初,呷哺呷哺的部分套餐和菜品開始提價,也引發(fā)眾多消費者的不滿。據財報顯示,2023年呷哺呷哺的單客價格高達62.2元,這個價格在如今百花齊放的餐飲市場并不占優(yōu)勢。
如果說價格上漲,菜品和服務質量有明顯提升的話,消費者還愿意買單。關鍵是提價后的呷哺呷哺在這兩方面并沒有實質性改變。相反,套餐減配、服務質量差、越來越難吃是大眾對呷哺呷哺的一致評價。
2
轉型高開低走,戰(zhàn)略盲目跟風
不知從幾何起,餐飲界刮起了高端風。從傳統(tǒng)正餐到街頭小吃全部加入了高端化的浪潮,呷哺呷哺自然也沒有錯過這個機會。2016年呷哺呷哺正式發(fā)布了以“火鍋+茶憩”為主題的高端品牌湊湊。
次年,主品牌呷哺呷哺也開始謀求轉型,試圖從一人快餐轉型為休閑正餐,擺脫平價印象。在餐廳布局上,減少了單人吧臺座位,增加了四人餐桌。在菜品上增加了套餐和自助小料外,也推出了當時爆火的手搖奶茶。
不過此次轉型并未讓其再攀高峰,相反卻讓主品牌呷哺呷哺口碑受挫,而高端品牌湊湊也陷入了高開低走的困局。
和以前亮橙色的裝修風格相比,呷哺呷哺的新裝修風格明顯并未受到消費者的認同,在菜品和小料上,也遭到了大部分消費者的吐槽,甚至認為是反向升級。
高端品牌湊湊在初期發(fā)展勢頭比較迅猛,四年時間門店數量破百,營收增速遠超主品牌呷哺呷哺。2022年湊湊凈收入22.59億元,首次反客為主。
盡管湊湊這條第二曲線走勢喜人,不過近兩年其營收已經明顯降速。當然和疫情有一定關系,但湊湊目前最大的問題還是價格。據2023財報顯示,湊湊的單客價格為142.3元。
要知道同期慫火鍋單客價格為113元,海底撈更是把單客價格降至百元以下。雪上加霜的是,現(xiàn)在小龍坎、巴奴等新晉品牌都在布局高端市場,競爭之下湊湊的品牌表現(xiàn)力就明顯不足了。
其實從市場戰(zhàn)略來講,呷哺呷哺的品牌矩陣十分清晰。有大眾品牌呷哺呷哺,定位年輕人群的in xiabuxiabu,和面向高端市場的湊湊。那么為什么這三大品牌的市場表現(xiàn)均未達到預期呢?問題在于呷哺呷哺的品牌戰(zhàn)略一方面有跟風之嫌,另一方面在管理上過于混亂。
2018年呷哺呷哺創(chuàng)始人賀光啟創(chuàng)建茶飲品牌茶米茶,其前身就是湊湊門店的手搖茶,隨后茶米茶作為單獨茶飲區(qū)在呷哺呷哺和湊湊店面內運行。
從戰(zhàn)略角度來看,賀光啟想用時下大火的茶飲概念,來為火鍋店吸引客流實現(xiàn)共贏。但現(xiàn)實反倒是呷哺呷哺的客流來反哺茶米茶。因茶米茶、in xiabuxiabu等品牌市場表現(xiàn)不佳,呷哺呷哺還解除了趙怡行政總裁一職,引發(fā)管理層動蕩。
2022年呷哺呷哺又推出了全新品牌趁燒,劍指燒烤賽道。不難發(fā)現(xiàn),近些年其市場布局都是在追隨餐飲熱度。從外賣到奶茶再到燒烤,呷哺呷哺有意在迎合市場,不過盲目跟風之下,其早就喪失了在火鍋賽道的專注度。
3
瘋狂擴張不如品牌重塑
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,在消費升級之下,火鍋這道美食早已經從四川走向了全國,甚至延伸到了海外市場。在一二線城市,火鍋也已經成為家庭聚餐和朋友聚會的首要選擇。
在廣大美食愛好者的加持下,火鍋賽道可謂是生機勃勃。據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火鍋行業(yè)市場規(guī)模為5966億元,今年有望突破6000億大關。在這個千億大賽道,作為一線陣營的呷哺呷哺憑借頭部效應,其未來發(fā)展本應該是一片光明。
然而在轉型失利之下,其基本盤已經被其他品牌所搶占。從營收數據上看,2023年主品牌呷哺呷哺的凈收入為30.81億元,相較2022年有明顯提升,不過與2019年46.7億元的凈收入相比還相距甚遠。所以未來其戰(zhàn)略目標只有一個:搶占市場。
在2023年財報中,呷哺呷哺提及2024年計劃開業(yè)餐廳不低于100家。很明顯呷哺呷哺選擇瘋狂擴店來搶占市場。不過值得擔憂的是,100家門店并不是個小數目,擴店無疑會直接讓成本激增。尤其在口碑崩壞之際,大肆擴店可能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,更何況在哪里擴店都是非常講究的事情。
縱觀呷哺呷哺的發(fā)展史,從北京起家,然后相繼在上海、天津開店,隨后輻射到河北市場,再向東北、山東、山西周圍擴展。雖然已經覆蓋全國20多個省份和120多個城市,但南方市場仍是其難以啃下的硬骨頭。
例如從2014年至今,呷哺呷哺在上海的門店數從未有過增長跡象,一直維持在55家左右。從門店分布以及地域銷售額來看,呷哺呷哺仍然只是個北方品牌,所以選擇在哪里擴店對其尤為重要。
如果只是維穩(wěn),就必須在京津冀擴店收復失地。那么降價策略無疑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。只是在降價的同時,服務質量和菜品能不能跟上降價的腳步,才是其贏得市場的關鍵。
如果想要南下,那么在北方的這一套打法就必須摒棄。雖然火鍋是全民美食,但是南北方飲食差異明顯,呷哺呷哺應當結合南方餐飲習慣,制定出全新的產品體系和就餐方式,或許才有打開南方市場的希望。
不過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,擴店有可能帶動業(yè)績的增長,但是餐飲行業(yè)是長期主義,本質上還是看品牌文化和服務質量。那么重塑品牌活力才是呷哺呷哺最應當做的事情。
4
結語
新時代下,火鍋賽道有了更多的玩法。特色、個性、高端、跨界都是每個火鍋品牌爭相發(fā)展的方向。呷哺呷哺在追隨時代,迎合年輕人的轉型中,卻把本身最寶貴的平價標簽撕了下去,這才導致其在消費市場節(jié)節(jié)敗退。
俗話說,知錯能改善莫大焉?,F(xiàn)如今呷哺呷哺在擴店戰(zhàn)略之下,重新開啟新篇章。不過能否再次獲得消費者喜愛,僅靠降價還遠遠不夠。想要提升翻臺率,不僅要提高服務質量和菜品,更要多多揣測年輕人的喜好,才能打好翻身勝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