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東有這樣一家品牌,你可能沒聽說過,但一定吃過它們家生菜。
它叫綠行者。
其結球生菜常年供應給百勝等餐飲巨頭,且出口到迪拜、韓國等海外地區(qū),日銷售20萬顆,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。
在肯德基、麥當勞漢堡中,每兩片生菜,必有一片來自綠行者。
妥妥的生菜大王!
01
“中國食品安全的問題在源頭”
1999年,農學畢業(yè)的馬鐵民應聘到青島一家外資公司從事蔬菜進出口貿易。
通過“公司+農戶”的模式,這家公司和地方農民簽訂了協(xié)議,由公司提供蔬菜種子,等到成熟采收之后,再從農民手中將蔬菜收購回來,由公司負責包裝外銷。
按照正常的商業(yè)運轉,農民減輕了銷售壓力,企業(yè)解決了原料問題,二者互利共贏。但沒想到,公司只干了兩年就倒閉了,老板也跑到了國外。
馬鐵民,也被迫失業(yè)。
圖源/Pixabay
事后,馬鐵民總結經驗,認為公司危機的根源在于出現(xiàn)了兩個“斷裂”:管理斷裂和數據斷裂。
公司將更多精力放在銷售上,忽視了對菜農“田間生產”的管理和監(jiān)督,此為管理斷裂。公司沒有將“國際標準”的各類數據和指標當成硬任務下達給菜農們,導致農民與公司出現(xiàn)數據斷裂。
在這樣的情況下,習慣按照經驗而不是按標準做事的農民自然不會嚴格執(zhí)行。
比如,公司要求胡蘿卜露出土的部分要用土再掩蓋,以防露出部分被曬黑,影響整體顏色,但農民可能覺得“能吃就行唄,黑一點不礙事的”,最后的結果就是產品合格率低,產品賣不出去,企業(yè)虧損。
馬鐵民認為,“中國食品安全的問題不在工廠,而在源頭”。只要解決了源頭,農產品標準化大有可為。
2003年,馬鐵民賣掉家里準備的婚房,湊了40萬元決定大干一場。
踐行的,正是老東家失敗的標準化種植。唯一不同的是,這一次公司和農戶都是他自己。
在包下的260畝菜地里,馬鐵民種了番茄、蜜瓜、西蘭花、生菜等七種蔬菜。每天,這個接近190厘米的大個子睡在菜地旁的窩棚里,觀察著種子的變化,對它們進行監(jiān)測,作標準化管理。
好不容易等到收獲,命運和他開了個巨大的玩笑,前期說好的客戶一個也沒來。為了不讓蔬菜爛到地里,馬鐵民只能把菜拖到市場上去賣,可惜沒有人愿意為從沒聽說過的高標準種植付出高價。
除了那些本就執(zhí)著于產品標準化的企業(yè)。
那一年,馬鐵民老同事、在肯德基擔任生菜采購員的宋剛正為找不到合格的生菜發(fā)愁,聽到老同事有塊生菜園趕緊約著去看,結果出乎意料,所有生菜產品全部符合肯德基原料采購標準。最終,80多畝100多噸生菜,以每噸4200元的價格全部賣給了肯德基。
算下來,光生菜馬鐵民就賺了10多萬。
好吧,事實上,除了生菜,其他六種蔬菜全都賠了個光。
于是,第二年開始,馬鐵民只種生菜。他告訴宋剛,自己要成為肯德基的生菜供應商。
說來簡單,做起來不容易。生菜嬌氣,30攝氏度以上就容易出紅斑、燒心燒邊,且根系淺,對水量要求很高,不精細化管理根本種不好。其次,要成為肯德基供應商,除了產品有保證,規(guī)模也得跟上,眼下這260畝的地肯定不行。
思考之后,馬鐵民決定去省外建生菜基地。
他第一站便去了內蒙古自治區(qū)三海洼村,租下250畝地,成為第一個在此種地的外鄉(xiāng)人。
按照之前的經驗,馬鐵民在基地附近打井取水。結果打了九口井,花了九萬塊錢,愣是一滴水也沒見到。眼看著生菜苗都快活活干死了,馬鐵民只能選擇最原始的方法,人工挑水。他向村民借了一筆錢,以一天4000塊的成本雇傭工人挑水,這才解決了危機。
那一年,內蒙古和山東兩個基地的銷售收入加起來,足足一千多萬。
之后,拿著這筆錢,馬鐵民又在河北尚義縣租下1000畝地,在福建漳州市租了1000畝地......2006年,凱盛浩豐成立,成為全國唯一能夠365天均衡供應結球生菜的公司。
2008年,浩豐創(chuàng)立蔬果品牌“綠行者”。
02
農產品標準化:
SOP、信息化賦能
通過地域間的氣候差異來實現(xiàn)生菜全年供應,這是產品的規(guī)?;?。但規(guī)?;那疤?,一定是標準化。
但農業(yè)不可控因素太多了,受氣候、土壤、水源影響非常大,這種控制標準或許可以通過原料和設備,甚至是人力來解決。比如內蒙古種生菜缺水,可以采取人工挑水。
這是最簡單且樂觀的,但商業(yè)比這復雜得多。當產業(yè)鏈路延長、企業(yè)規(guī)模做大,人的不可控性、波動性會變得更加明顯。久而久之,馬鐵民老東家當年的結局就會重現(xiàn)。
而在浩豐,有95%的員工都是農民。如何把當年那260畝的標準化菜園管理模式復制到千萬畝菜園,讓成百上千名企業(yè)的農民接受,這是做好標準化的關鍵一環(huán)。
圖源/Pixabay
馬鐵民在創(chuàng)業(yè)之初強調,要把農民變成從事農業(yè)的工人。怎么變?建立系統(tǒng)的SOP。
一年有52個周,面對52個天氣,球生菜可能就有52個采收期。那么,浩豐便將所有生產工藝拆解成52個,讓每個工人在自己的“格子”里細耕,負責干技術的人就只說技術,供應鏈的人也只談供應鏈。SOP標準下,所有工人都配合著供應鏈進行工作,在合適的時間播種,又在合適的時間采收。
當然,這一切的前提,依托的是物聯(lián)網、大數據技術。
從2014年-2017年,馬鐵民一直專注于打通信息化。眼下,通過信息化系統(tǒng),浩豐實現(xiàn)了種植計劃、過程管理和銷售對接,不僅能保證員工嚴格按照SOP進行標準化執(zhí)行,還能精準鎖定終端消費者需求。
比如,真功夫的生菜是加熱產品,需要的是葉綠、黃心小的產品;肯德基則是將生菜用做漢堡配菜或冷食,需要的就是外觀圓整,切絲碎屑要少,里面還得有明顯的空隙等。
03
農產品電商化:
農產品上行
2017年,馬鐵民被錄取為湖畔大學第三屆學員,從一萬多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,成為1/44。
據悉,全球競爭最激烈的斯坦福大學本科錄取率為4.4%,但湖畔大學的錄取率比它還低,僅4.07%。在這個號稱中國工商界“黃埔軍?!钡拇髮W,其首批校董是馬云、柳傳志、史玉柱這樣的傳奇商業(yè)人物。
在一路過關斬將進入面試后,馬鐵民被問到的其中一個問題是“世界因你而有何不同?”主要從三個方面進行展開:你要什么?你有什么?你能放棄什么?
馬鐵民表示,之所以能夠進入湖畔大學,跟浩豐近三年來在互聯(lián)網領域的探索和實踐密不可分。
2015年,馬鐵民開始嘗試向電商化轉型,綠行者搬上淘寶。
在其他人看來,這個舉動大膽且沒有必要。當時浩豐的銷售規(guī)模已經十分龐大,且與多家食品公司有長期合作,根本不愁銷路,何況農產品在電商平臺售賣本身就是風險高的難題,前期需要大量試錯成本,且是否與原本的經銷體系發(fā)生沖突都是個未知數。
果不其然,自綠行者上線淘寶后,出現(xiàn)了一系列問題:冷鏈物流不完善、運輸價格昂貴,數據反應遲鈍等。
不得已之下,馬鐵民只得關掉淘寶店鋪。也正是這時候,他獲得了進入湖畔大學學習的機會。
后來的結果證明,湖畔大學的學習的確使馬鐵民獲益匪淺,他不僅在馬云的幫助下收獲了阿里旗下生鮮電商品牌“盒馬鮮生”的渠道資源,還將綠行者重新搬上天貓,且發(fā)展得如火如荼。
2020年5月,演員關曉彤分享的一則“自制蔬菜三明治”視頻,徹底帶火綠行者。之后,綠行者天貓銷量一度達到一個月10萬顆生菜,趕上過去半年的業(yè)績。
這幾年,馬鐵民對電商熱情依舊。據賣家報道,白天的時候,他有空會去電商轉一圈,一再強調產品品質“都要發(fā)最好的”;晚上的時候,他會去監(jiān)督下客服的回復效率;沒過去的時候,他要么自己在網店下單,親自驗貨、體驗客服的服務質量,要么就是看差評。
馬鐵民說,自己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看投訴、看差評,然后根據用戶評價來進行調整。
比如顧客投訴買回來的番茄是軟的,馬鐵民會讓團隊調整采摘時間,采摘早一點,到顧客手里需要等幾天才能吃。
在做好農產品標準化、規(guī)?;?,將農產品電商化,或許是“農產品上行”的重要一環(huán)。
但它的基礎,一定是穩(wěn)定、優(yōu)質的產品。
參考資料:
《靠種菜年入近10億!他是肯德基背后的男人,天貓生意今年要漲2400%》
《11年只做蔬菜,卻憑此走向了世界》
《解密馬云和他的湖畔大學》